Recent Posts
Featured Posts
退休啹喀少校想做議員 – 訪問南方民主同盟的林保與龍緯汶
September 16, 2013
來自尼泊爾的林保 (Limbu) 1962年隨當啹喀兵 (Gurkha) 的家人來港, 1969年正式成為啹喀兵,服役至香港回歸後退役,曾參與1982年福克蘭群島戰爭 (Falklands War) ,由普通士兵晉升至少校(Major),主要的職責是協助英籍上校處理軍團中啹喀兵的紀律、升遷、傳統和文化等。退役後曾在香港少年領袖團 (前身為「皇家香港軍團 (義勇軍) 少年領袖團」) 服務,又擔任過不同的保安崗位。提到香港有關尼泊爾人或其他少數族裔的政策,無論是殖民地時代的居留權爭議或者是現在有關教學語言的討論,林保少校都有一點無奈;因為他們很多時都是在政策落實後才被「知會」,而在制定政策時甚少「諮詢」他們的意見。林保少校回憶:「90年代的時候,我們一班士兵也是突然才知道1983年1月1日前在港出生的啹喀兵後裔可以擁有居港權。」於是很多已回到尼泊爾的軍眷便在1997年後回流香港,也正因為這班回流的尼泊爾人本來就是在尼泊爾接受教育,所以根本未曾學習中文,形成他們在就業和日常生活上的困難。

林保少校續說,融合必需要在學校開始,因為很多尼泊爾家長根本沒有時間帶子女參加不同團體舉辦的社區活動。另外,在學習中文上遇到的困難亦使少數族裔學生入讀本地專上課程的比率較本地學生為低。林保少校認為長遠來說,少數族裔必須参與政策的制定,因為只有少數族裔才知道少數族裔的需要。 機緣巧合,他在2003年遇上了James (龍緯汶)...
James (龍緯汶) ,土生土長的香港人,本來對在港的尼泊爾人一無所知,後來投身社會當議員助理的時候不時遇到少數族裔求助,發現他們因為語言、文化和制度上的差異,在日常生活上遇到很多問題,於是開始嘗試在各方面了解他們的需要並提供協助。2002年,James在佐敦這個很多少數族裔,特別是尼泊爾人聚居的區域開設了自己的辦事處,跟尼泊爾社區的接觸便更為直接和緊密...
就是這樣, 一個尼泊爾人和一個香港人在2004年成立了南方民主同盟,目的是團結少數族裔,並讓少數族裔學習參與推動和制定政策。事實上,要團結不同少數族裔一點也不易,據林保少校所言,單是在香港就有100個多個大大小小不同的尼泊爾聯誼會,他們有各自的文化、方言,所以要組織起來實在有相當的難度。現時同盟大約有600名成員,包括尼泊爾、巴基斯坦等不同的少數族裔。林保少校和James 這對拍檔更在2011年參選區議會選舉,雖然最終落敗,但提升了香港市民對少數族裔需要的關注,也讓少數族裔 (不單是林保少校,也是一班少數族裔的選民) 獲得了參與社區事務的經驗。他們希望不久的將來可以有少數族裔的立法會議員。
少數服從多數不一定就是民主, 在一個理想的社會, 少數的意見和需要也應獲得代表、考慮和照顧。


